今年奧斯卡的最佳電影獎頒給了《月光下的藍色男孩》(Moonlight),電影主題是貧窮的黑人同性戀者,對於自我的認同與追求。這樣的主題當然應該得獎,而且值得對自我認同欠缺自信的個人或群體觀看,包括台灣。



googletag.cmd.push(function () { googletag.display('div-gpt-ad-1489561879560-0'); });老協珍年菜2018



電影中有一段很有意思的對白,黑人男主角夏隆(Chiron)小時以別人取的外號來稱呼自己,但是來自古巴的黑人尤安(Juan)卻堅持叫他本名。尤安對夏隆說,有位老婦人告訴他:「在月光下黑人男孩看起來是藍色的,所以我要稱呼你藍色」。夏隆問:「所以你就叫藍色嗎?」尤安說:「當然不,你必須為決定自己是誰,別讓不重要的人為你決定。」

if (typeof (ONEAD) !== "undefined") { ONEAD.cmd = ONEAD.cmd || []; ONEAD.cmd.push(function () { ONEAD_slot('div-inread-ad', 'inread'); }); }





看到這一幕,不由得讓人想起有些人很喜歡把台灣叫成「福爾摩沙」。據說有一位葡萄牙水手,第一眼看到台灣時,不由得就喊出福爾摩沙(葡萄牙文的美麗)。在過去的幾十年,有很多人喜歡這樣稱呼台灣,但是深層來看,這反映的其實就是對自我認同的欠缺自信,因此引用外人的稱呼。挾外人以自重,本來就不可取。更何況,所謂葡萄牙水手的故事,認真考據起來,竟找不到嚴謹的根據。退一萬步說,就算真的有這麼一位葡萄牙水手,曾經喊過一聲福爾摩沙,為什麼台灣人就要因此改變對自己家鄉的稱呼?難道千千萬萬台灣先民對於我們寶島的稱呼,竟然比不上一位我們完全不知道是誰的不重要外國水手嗎?為什麼要讓不重要的人來為台灣決定名稱呢?台灣名稱的由來,說法不少,目前最可信的考據是源自於原住民西拉雅族的「台窩灣社」(西拉雅語),此社的位置大概是現在台南的安平。荷蘭人來了之後,誤以為這是地名,此稱呼漸漸演變成先民最常用的台灣稱呼,而且早在明朝就出現在文書記載之中。所以不論從歷史、當代、先民、以及原住民的角度來看,台灣都是最好的稱呼。有些台灣人對自我認同的欠缺自信,不只表現在稱呼上,還表現在文化與價值上,有人崇洋,有人媚日,欠缺自信,都不可取。記者文學家吳濁流寫的《亞細亞的孤兒》,早就點出了這個問題,書中主角最後因此陷入瘋狂,就是因為對自我認同欠缺自信,一心期待他者的認同又不可得,於是最後以悲劇收場。仁醫文學家賴和想要結合台語發音與中文文字,致力於創設台灣的新文字及新文學,要寫出日本殖民之下台灣底層生活的痛苦,則是對自我認同展現了高度的自信。台灣就是台灣,不是福爾摩沙。我們必須決定自己是誰,別讓不相干的人決定。(作者為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、中華傳播管理學會理事長)(中國時報) var _c = new Date().getTime(); document.write('');

蘆竹燒烤推薦





if (typeof (ONEAD) !== "undefined") {

ONEAD.cmd = ONEAD.cmd || [];

ONEAD.cmd.push(function () {2018年菜預購 全家

ONEAD_slot('div-mobile-inread', 'mobile-inread');

})團購美食中和;台北火鍋推薦

}








F59C144D471E4829
arrow
arrow

    porterrra3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